柬泰打起来,柬埔寨很害怕,不是怕泰国,是怕越南,因为越南急需从中部位置吃掉柬埔寨一块地,以防止自己再次被切割成南越北越。 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:“柬埔寨不怕泰国炮击,怕的是越南从背后‘咬一口’。”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,而是深植于历史、地理与现实利益的三重阴影。 柬埔寨对越南的警惕,源于长达百年的领土争端与政治干预。1978年,越南以“推翻红色高棉暴政”为名,出动20万大军入侵柬埔寨,扶持亲越政权,试图将柬埔寨纳入“印度支那联邦”。 这场战争持续十年,导致柬埔寨人口锐减三分之一,经济崩溃。尽管1989年越军撤出,但越南通过经济渗透、军事合作等方式,始终在柬埔寨保持影响力。 更让柬埔寨不安的是越南的“地理执念”。越南国土狭长,南北跨度达1600公里,中部地区缺乏战略纵深。 历史上,法国殖民者曾以湄公河为界,将越南分割为南越、北越;冷战期间,美国又试图以17度线分割越南。这些经历让越南对“被切割”极度敏感。 如今越南部分势力认为,控制柬埔寨中部地区能形成“战略缓冲区”,防止外部势力从柬埔寨方向威胁越南统一。 越南对柬埔寨的影响早已超越历史。2024年,越南是柬埔寨最大投资国,投资额占柬外资总额的28%,主要集中在农业、能源和基建领域。 越南企业通过控股柬埔寨港口、电站等关键设施,逐步构建经济依赖。 例如越南电力集团(EVN)控制着柬埔寨30%的发电量,柬埔寨若与越南交恶,可能面临能源危机。 军事上,越南虽未公开在柬驻军,但通过联合训练、武器出口等方式保持影响力。2025年6月,越南向柬埔寨出售了一批T-90S主战坦克,并派教官团队指导操作。 柬埔寨军方内部担忧,这些装备可能被越南用于“监控”柬埔寨中部地区。 此次泰柬冲突中,越南的表态耐人寻味。越南外交部仅呼吁“各方保持克制”,未明确支持任何一方。 这种模糊立场被解读为“等待时机”:若泰柬冲突升级,越南可能以“调解者”身份介入,换取柬埔寨在领土问题上的让步。 柬埔寨首相洪玛奈的应对更显谨慎。他一方面呼吁联合国安理会介入,另一方面秘密加强与中国的军事合作。 2025年7月,中国向柬埔寨交付了两艘056型护卫舰,并派技术团队协助升级柬军雷达系统。这些动作被视为对越南的“威慑平衡”。 柬埔寨的“越南恐惧症”,本质是小国在大国夹缝中的生存焦虑。越南的野心、泰国的压力、中国的牵制,让柬埔寨不得不玩一场高风险的平衡术。 从越南角度看,其“中南半岛霸权”梦想早已破产。1989年撤军后,越南国力大伤,至今未恢复至战前水平。 如今越南更依赖与中国的经济合作,若再次入侵柬埔寨,必遭中国强烈反对,甚至引发国际制裁。因此,越南更可能通过“软渗透”逐步控制柬埔寨,而非直接动武。 对柬埔寨而言,最好的策略是“以中国制越南,以泰国制平衡”。 中国是柬埔寨最大援助国和军事后盾,泰国则是重要贸易伙伴。柬埔寨需利用这两大关系,防止任何一方独大。 这场边境冲突也暴露了东盟的困境。作为地区组织,东盟在成员国内部冲突中始终“软弱无力”,无法有效调解泰柬争端。 未来东盟若想提升影响力,必须建立更强制的冲突解决机制,否则只能眼睁睁看着域外大国介入。 说到底,柬埔寨的“越南阴影”是地缘政治的缩影。小国想生存,既要有“不选边站”的智慧,更要有“引而不发”的底气。 毕竟在这个大国博弈的时代,平衡术玩得好不好,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